撰文:Squid | drift
编译:Saoirse,Foresight News
Solana 上已有数十个同质化的 Launchpad,且每天还在不断新增。
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简单框架,帮助梳理行业乱象并引发思考。我们从核心问题切入:
为什么用户会选择新的 Launchpad,而非 Pump.Fun(或如今的 Bonk)?
用户可分为竞拍者与部署者两类。尽管这两类群体高度关联,但由于资金是稀缺资源,竞拍者是我们首先关注的核心群体。
若要分析买家为何选择新平台而非头部平台,答案很简单:他们认为新平台有更多赚钱机会。但其中许多因素是平台无法掌控的,因此本文聚焦于平台可控制的两大驱动因素:
-
资产(Assets):平台能否创造具有显著差异化价值的资产?
-
流量(Flows):平台是否有差异化的部署者流程?
让我们深入探讨。
资产(Assets)人们购买代币的原因主要有二:一是投机(认为代币会升值),二是实用(代币有实际用途)。
-
投机层面:投机的驱动因素众多,主要包括模因(如 Meme 币)和基本面(如资金储备、现金流等带来的价值)。
但 Launchpad 无法在投机层面形成差异化。模因具有自发性且依赖市场,而收益等基本面因素最终由项目方或产品决定。
-
实用层面:实用性比较灵活,就是「除了投机,人们为何购买代币?」(当然,实用性与投机紧密相关,因为实用性可推动投机)。例如代币准入权限、手续费折扣、治理权等均属实用性范畴。
Launchpad 可通过提供差异化的配套基础设施与工具,在实用性上形成优势,让部署者从上线第一天就能接入。这类支持形式多样,但竞争可能集中在垂直领域更聚焦的平台。需注意的是,配套设施不仅要赋予代币独特效用,更要创造「有价值的效用」,即给用户一个必须购买的理由。
社交代币案例:Ego vs Time.Fun两者均尝试将社交影响力代币化,且每个创作者仅能发行一个与推特账号绑定的「灵魂绑定代币」。
-
Ego 的代币虽归创作者所有,但缺乏直接用途。这种「灵活性」导致创作者缺乏动力去构建效用,最终使其代币与 Pump 平台的代币无本质区别。
-
Time.Fun 则不同。它为代币内置了实用功能,让创作者能快速通过代币创造价值并盈利,因此实现了持续的用户活跃度。
(需说明:我认可 Ego 团队,选择该案例是因为相信他们会持续优化。)
此外,「提供效用」不等于「创造价值」。例如,许多基于推文的代币化平台将推文整合到配套设施中,形成「基于价值的精选社交流」。这虽为一种效用,但如果无人使用该社交流,其价值便为零。这类平台往往难以创造真正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