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香港稳定币草案》正式生效,解析香港数字资产监管:发展历程+沙盒实践
2025-08-01 11:06:25 /

撰文:赵启睿、Lynne

“香港搭建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,及其先行的沙盒用例实践,清晰的呈现了创新如何在合规的框架内实现稳健发展的具体路径。正如《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.0》中所言,香港正不断构建一个“值得信赖和着重创新的数字资产生态圈”,并将持续巩固其在全球数字资产领域的领先地位,推动香港成为全球创新中心。”

一、香港数字资产发展历程

(一)序曲:大陆的“暂停键”与全球的“快进键” (2017-2022)

2017年,中国内地对虚拟资产市场采取了全面叫停的政策,按下了数字资产发展的“暂停键”。当年9月,中国七部委联合发布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,全面叫停了首次代币发行(ICO)活动,并关闭了境内所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,旨在有效出清市场风险。此后,内地进一步加强了对“变相交易”和“场外交易”的打击力度,并于2021年9月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的所有业务(包括交易、兑付、中介、广告等)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。这一系列高压监管措施,有效维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风险可控性。

然而,这种严格的“封锁”在无意中成为全球加密产业的“催化剂”,引发了人才、资本和项目“出海”的浪潮。大量原本活跃在内地的Web3创业者、技术团队和资金开始寻求海外的合规发展空间,加速了Web3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播种和扩张。

在内地实施严格监管的同时,香港的角色则更为审慎和微妙,它既是避免风险外溢的“防火墙”,也悄然成为了观察全球Web3发展的“观察哨”。为了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鼓励金融科技创新,香港金管局于2016年9月率先推出了“金融科技监管沙盒”,随后SFC和保险业监管局(HKIA)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沙盒,并在2017年升级为“沙盒2.0”实现跨界别协调运作。而在同年9月,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(SFC)就首次就ICO发表声明,指出若代币具有“证券”属性,则可能受到《证券及期货条例》的规管,强调“实质重于形式”的监管原则。此后,SFC持续关注虚拟资产基金经理和交易平台的运作,并于2018年启动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,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其金融科技创新项目,包括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业务。

而在应用层面,香港政府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。例如,在2020年完成了4个区块链试点项目,涵盖了商标转让、环境影响评估、医药制品追溯性以及公司文件存档记录等政府服务范畴,以探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和效益。2022年6月,政府进一步推出了“共用区块链平台”,并计划开发更多通用服务和参考程式模块,以协助各政策局/部门开发更多区块链应用。

本文链接:
- 链虎资讯

风险提示:
关于防范以“虚拟货币”“区块链”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——银保监会等五部门

免责声明:
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,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,鉴于中国尚未出台数字资产相关政策及法规,请中国大陆用户谨慎进行数字货币投资。